

導言
「牠它他的生態半部曲」由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與客席策展人杜文信先生合作策劃,是香港首個以「業餘博物學家」為題的展覽。是次展覽闡述跨越1816年到1984年,包括克羅地亞裔神父鮑嘉天和華人作家葉靈鳳等,共12位人物在香港發掘、收集、辨認、保育與推廣博物學的點滴。
「業餘博物學家」泛指所有非專職科學,但對研究鳥類、蝴蝶、昆蟲、地質構造等大自然事物感興趣的博物學愛好者。事實上,史上許多赫赫有名的博物學家其實也屬「業餘」,他們對自然科學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各自有其他志業。
在香港,業餘博物學家扮演的角色亦是舉足輕重。他們的研究不單促進我們對本地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了解,也促進了相關知識在香港和國際間普及。是次展覽依他們探索的物種、理解自然的方式與時序分成五大部分,藉此將香港博物學研究進程和時代特點一一重現。
博物自然,並以此建構我們與自然的關係,從來不是科學家的專利。誠如是次客席策展人杜文信所言,是次記述的歷史故事,與我們其實息息相關,「正因他們都是業餘的,才教我們去思考,面對當前的環境挑戰,我們可以擔當甚麼角色。」
展覽資料
展期:2020年1月7日至8月23日
地點: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展覽廳
展覽團隊
策展人:(客席策展人) 杜文信、曹駿思
項目策劃:鄭頌賢
展覽設計:杜文信
資料搜集:陳曉彤、梁凱揚 、馬安淇 、楊洛、張錚
翻譯:陳曉彤, 袁晞韵
線上展覽製作團隊
策劃與編撰:陳燕瑜、鄭頌賢
影片剪輯及攝影:林希信
英文編輯及翻譯:曹駿思, 李淳逸
鳴謝
感謝杜文信先生出任項目客席策展人,令展覽得以成就。
感謝下列專家與他們所屬的機構借出展覽藏品,並為展覽提供寶貴意見。
河北塔博士、張敏青博士與 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周貞德女士、陳桂英女士與 香港大學圖書館
Julia Buckly女士、Katherine Harrington女士、Trishya Long女士與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附屬藝術圖書館
Bonny Chan女士與 加拿大生命恩泉
陳駿傑先生與 香港聖類斯中學
范發迪教授與 紐約賓漢姆頓大學
管納德博士與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
麥詠雯女士、楊晉宜先生與 香港藝術館
馬德松先生與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Mark Nesbitt博士與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經濟植物博物館
彭玉文先生
Alicia Weisberg-Roberts博士與 香港大學文學院
張秀美女士與 台灣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展覽內容
按時序瀏覽人物故事
講述12個由1816年至1984年間的香港博物學故事。按時序分成五個章節,點擊圖片瀏覽展覽內容。
12位貢獻香港博物學的人物,按圖瀏覽其故事。